2)第206章 秉烛夜谈_耕耘贞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还早着!”李泰摇摇头道,“再接下来,伱则是要征召本地徭役,修出一条连接此三地,且能同行八辆马车同行的道路来,这算是做好项目的准备工作了。”

  “这又是为何?”薛大鼎听到李泰的话倒带着几分的茫然,不是要新修水利吗?

  李泰则解释道,“北地粮食以粟米为主,我打算将北地的粮食种植种类由粟米变成小麦。

  这样小麦秋末播种,夏初收割,对朝廷来说便让这些百姓腾出了更多时间来干徭役。

  而且大冬天的干活很容易死人,若是夏天,只要别顶着太阳服徭役徭役,也让百姓轻松点。

  至少想办法让他们在阴影处服徭役,总比在大夏天在田间干活比较的好!”

  薛大鼎听到这话,思索了一下到底是这道理,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好事,尤其是自己准备新修水利,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想到了这里,薛大鼎却是拜服道,“燕王所言甚是!”

  李泰看了一眼薛大鼎,却是继续的解释道:

  “其次便是修缮这三者的道路,是为了把这三地作为整个沧州发展的核心。

  将来一处负责粮食,一处负责棉花,一处负责海盐,也好进行下一步的安排。

  最后沧州当地百姓没经历过高陵模式,直接让他们用高陵模式,磨合起来是个大问题。

  我们需要让他们有个适应过程,而修路就是个非常好的磨合手段。

  这点算是我在幽州修路得的一点收获,百姓们实际上并不愚昧。

  只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做好了有什么样的奖励,做不好怎么惩罚。

  他们一般都能把事情做得很好,在获得直接利益之后,他们就会快速学会新的徭役模式。

  同时这也是个挑选过程,有一部分百姓挑选出来作为将来修建水利设施的储备力量,另外一部分百姓挑选出来作为开垦农田的主力,为以后的工程做好准备。

  到了第二年,徭役们发现徭役有钱赚,那他们干起活来会更加的努力。

  同时那些开垦出田地的百姓,因为需要水渠灌溉小麦,也会主动的参与到水利修建中。

  到时候,我们再新修水利,那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实话,所有活都没那么好干,且不说干活过程中需要遇到多大麻烦,单是前期准备工作那就相当令人头疼。

  不过还好这是在古代,基本上不需要考虑人权,不说给钱只要付得起粮食,当地百姓就愿意在农闲时候去帮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下降了成本。

  “原来如此!”薛大鼎听到了李泰的话,倒是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

  原本李泰说的很多事情,虽然有了方向,但不知道怎么样操作,这就是薛大鼎的难处。

  但现在李泰把这过程拆解开来,薛大鼎顿时就明白,自己接下来应该要怎么做了。

  作为从官奴一路奋斗刺史的

  请收藏:https://m.dili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