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章 东海第十六节东安2_汉末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带着一些山越人又去了东安一次,东安比起以前繁华多了,可能是周围的山越人都知道了这里的东西便宜好用,所以都跑到这边来交换物品了。方晨这边食盐的供应量很大,基本上不太担心货源不稳,由于很多山越人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材来交换,方晨甚至让对方赊帐,目前东安又多了方晨提供的茶叶(交易量非常的少),果酒和蒸馏酒,少量的铁器,鱼网等物品,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在几个山越人现身说法的状况下,这次又招募了上百个山越人。

  山越是中国汉代对在今天江苏、安徽南部及浙江、江西、福建一带山区生活的百越族人的称呼。他们民风彪悍,不服朝的统廷治。三国时东吴大将周瑜、黄盖等数次对山越征缴

  汉末三国时期分布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部分山区古越族后裔的通称。百越的一支(见越)。由于秦汉以来长期民族融合的结果﹐山越已与汉人区别不大﹐其中还包括一部分因逃避政府赋役而入山的汉人。所以山越虽以种族作称谓﹐但实际上是居于山地的南方土著﹐故亦称“山民”。以农业为主﹐种植谷物﹔山出铜铁﹐自铸兵甲。他们大分散﹑小聚居﹐好习武﹐以山险为依托﹐组成武装集团﹐其首领称“帅”﹐对于封建中央政权处于半**的状态。

  东汉末年﹐孙氏初定江东﹐境内山越众多﹐分布极广。他们往往与各地的“宗部”(一种以宗族乡里为基础而组织起来的地方武装集团)联合起来﹐与之对抗﹐成为孙吴政权的心腹之患。汉建安三年(198)﹐袁术遣人以印绶与丹阳(今安徽宣城)宗帅祖郎等﹐使之激动山越﹐大合兵众﹐图谋共攻孙策﹐反为孙策讨破。为了巩固政权和掠夺劳动力与兵源﹐孙权从建安五年掌权之时起﹐即分遣诸将镇抚山越。建安八年﹐孙权西征黄祖﹐正待破城之时﹐山越复起﹐严重威胁孙吴后方﹐迫使孙权撤兵。孙权东撤后﹐派吕范平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程普讨乐安(今江西德兴东北)﹔太史慈领海昏(今江西永修西北)﹔以黄盖﹑韩当﹑周泰﹑吕蒙等充任山越活动最频繁地区的县令长﹐悉平各地山越。建安二十二年﹐陆逊建议孙权﹐克敌定乱非众不济﹐而山越依阻深地﹐心腹未平﹐难以图远。于是命陆逊征讨会稽﹑丹阳﹑新都三郡的山越﹐将俘获之人强者为兵﹐羸者补为民户﹐得精卒数万人。吴嘉禾三年(234)﹐孙权拜诸葛恪为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恪移书相邻四郡﹐令各保疆界﹐然后分兵扼诸险要之地﹐将山越分割包围。只修缮藩篱﹐不与交锋。待其谷物将熟﹐纵兵芟刈﹐以饥饿迫使山越出山求活。诸葛恪将其中精壮四万人选为兵士﹐余者迁至平地充作编户。经孙吴数十年的残酷征讨﹐江南绝大部分山越被迫出山﹐徙至平地﹐一部分用以补充兵源﹔一部分成为编户﹐调其租赋﹐或为私家佃客。大量山越出山﹐对于江南经济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也大大加速了山越自身的汉化过程。虽然直到南朝末年﹐甚至隋初史籍中仍有关于山越的零星记载﹐但绝大部分山越此时早已同汉人完全融合。

  请收藏:https://m.dili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