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三章 文安之发兵_振南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营很舒服,却不知很可能遭到伏击。

  这些文安之以前只在兵书上看到过只言片语,但现在听诸将亲口说来却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包括何时出发何时停歇,何时埋锅造饭都是一门学问。

  要想领好兵不容易啊。

  当然文安之并不觉得后悔。

  相反他觉得来到四川做一些事情要比留在京师做一个礼部尚书实在的多。

  在他来四川之前明军只能采取守势,还很可能守不住。

  但他带领大军入川后形势一直好转,现在明军已经可以主动出击了。

  文安之很明白中兴大明不是圣天子一个人的事情。

  皇帝陛下便是天纵圣明,也不可能事事亲为。必须要有臣子站出来替他分担。

  而中兴大明也不是嘴上说说振臂一呼就能成功的,必须踏踏实实的做些事情。

  现在的年轻人啊虽然有一腔报国之心,可却鲜有能静下心来认真做事的。

  在热情尚有之时或许他们还能有所作为,可这股热乎劲一过便只剩下了一地鸡毛。

  所以文安之甘愿站出来做这个榜样教他们该怎么做。

  四川最为混乱的时候他来了,就是为了让年轻人可以更好的看看怎样拨乱反正。

  文安之虽然上了年纪可做起事来仍然是精神十足,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

  田见秀等人十分钦佩,但也感到有些心疼,时常劝文安之要多注意休息,不必什么事都亲力亲为。

  可文安之却摇了摇头,告诉他们一个统帅要想带好兵,就必须去不断的了解不断的学习。

  你的天赋可以不够却绝不能不勤奋。

  不然就会出现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崇祯朝十分普遍,文安之当然不想重蹈覆辙。

  大明的积弊有很多,如果什么都认为理所应当,前人如何我也如何不去更改那怕真就是积重难返了。

  要想中兴,就要有改变的勇气,有直面错误的勇气。

  故而在统兵的时候文安之不是把自己当做一省巡抚,朝廷重臣,而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普通人。

  一样会犯错,一样会学习,一样会改变。

  在他的眼中个人威望不是最重要的,要勇于面对错误才能更好的改进。

  可以说文安之获得诸将的支持不是因为他是朝廷任命的四川巡抚,而是靠他个人的魅力。

  这也是为什么文安之当初说要去打成都,众人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却说这日大军刚刚准备拔营,斥候突然回报说抓到了东虏的一个探子。

  文安之不由得精神一振。

  如今已经是离开保宁进入成都府的地界。

  在这个位置发现东虏的探子说明东虏的大军应该就在成都府内。

  看来东虏是真的想要直取成都啊。

  文安之决定亲自提审那名东虏探子。

  既然明军想要取成都那出现的时机就一定要好,最好是等西贼和东虏打的不可开交两败俱伤的时候再突然杀出。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东虏的动向了如指掌。

  因为西贼不用说,肯定是以守为主的。

  东虏是发起进攻的一方,明军只要掌握了他们发难的时机,就能做到在最合适的时机出现

  Ps:书友们,我是一袖乾坤,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dazhuzaiyuedu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请收藏:https://m.dili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