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二章 群臣逼婚(第二更!)_振南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

  皇帝大婚可不是民间百姓拜堂成亲,有一整套流程要走。

  从选秀到遴选淘汰,最后呈递几人名单供皇帝钦点,必须一步不差的完成。

  将这件事吩咐下去后朱慈烺便将精力集中到了水师的组建训练上。登莱水师组建已经有一段时间,可效果却不如预期。

  原本朱慈烺是想让登莱水师在山东之战中表现一番的,但因为各种原因最终只能作罢。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有水战经验的将领太少。

  大明水师将领自然不可能全是佛郎机雇佣兵,还是得是自己人。

  从郑家挖人肯定是不行的。

  朱慈烺决定水师去郑化,除了郑成功一个郑家的人也不用。

  张煌言倒是不错,张名振也可以,但基层将领还是缺乏。

  要不要去广东挖些人来?

  两广总督沈犹龙是个能臣,据说训练了一只实力强悍的水师。

  若是朱慈烺直接去要人会不会有挖墙脚的嫌疑?

  不过仔细一想即便是挖墙脚,也是挖自家的墙角,似乎也没啥问题。

  思来想去朱慈烺觉得要想短期内提升登莱水师的实力只能靠这个办法,也就不再犹豫命司礼监拟旨,令两广总督沈犹龙调广东水师中精锐将领前去山东听堪。

  朱慈烺的性格很强势,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就不会轻易改变。

  沈犹龙是领旨也得调人,不领旨也得调人。

  不过朱慈烺觉得沈犹龙多半还是会领旨谢恩的。

  大明历史上不乏一些为了邀名卖直而抗旨的文官。

  他们抗旨的理由一般是圣旨没有经过内阁、六科的程序,是伪命乱旨。

  但沈犹龙应该不会。即便他心中的想法和君王不一致,也会领旨执行的。

  倒是云南的情形有些让朱慈烺忧心啊。

  沙定洲之乱比原本历史早了半年发生,会不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在原本历史中沙定洲之乱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被大西军平定。

  但这其中肯定有当时南明朝廷名存实亡的原因。

  如今的形式要好很多,却是不知道秦良玉能否提前平定沙定洲之乱。

  其实西南三省之所以叛乱频出归根到底是因为土司问题。

  土司这种世袭制度导致了朝廷对地方无法统治,近乎于一种失控的状态。

  要想根治这个顽疾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土归流。

  不过这也不是随便说说就行的。

  改土归流相当于削藩,甚至难度比削藩更大。

  毕竟拥有亲王爵的最多十几、几十人,而土司可是成百上千。

  真要是一刀切的改土归流,恐怕那些本来不想反的土司也得反了。

  改土归流势在必行,但绝不是在现在。最好是等大明解决掉满清这个麻烦再推行。

  不过眼下倒是可以尝试着推行一些温和的政策,比如推恩令。

  推恩令起始于西汉,意思是把王国土地裂封给诸子嗣。

  这样一来随着代代相传一个庞大的王国就会越分越小,从而丧失对朝廷的威胁。

  用在土司这里大概意思也是差不多的。

  土司肯定不止一个孩子吧?

  那就一起分家产好了。

  一代下去可能没有太显著的变化,但三五代后一个土司地盘可能也就只有一个村子大了。

  ...

  :。:

  请收藏:https://m.dili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