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章 孙可望的军屯制度(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_振南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兵打仗,后勤补给、粮秣辎重一概由张可望负责。

  张可望正自往外走,突然见到张定国走来便提声问道:“怎么,你也来找义父?”

  张定国点了点头道:“我有军务要事禀报。”

  张可望提醒道:“义父心情不是很好,你小心一些。”

  张可望并不怎么关注张定国禀报的事情。他们四兄弟中,职责划分很明确,张可望只需要负责处理内政。张定国笑道:“多谢大哥提醒。”

  二人错肩而过。

  出了皇宫张可望便来到自己府邸处理政务。

  面对书案之上堆积的厚厚一摞奏报,他无奈的摇了摇头。

  大西军什么都好,就是太缺理政的人了。

  他曾经建议张献忠在四川开科举取士,但却被拒绝了。

  张献忠觉得科举那玩意在乱世没啥用。乱世之中,谁的刀把子硬谁就能得天下。

  张可望劝说无果后也只得作罢。现如今恶果已经渐渐显露了出来,张献忠派往四川各地的都是将领。这些人打仗可以,文治却是一窍不通。半年下来税钱没有收到多少,还激起了不少民变。

  大西军也就是对成都附近的地区控制的比较好,遂宁、保宁都时常会有动乱发生。

  张可望光是处理这些事情就弄得焦头烂额,以至于屯垦的大计有时都无暇顾及。

  不过屯垦的事情总归是要抽出时间料理的,这是事关国运的大事。

  大西军或者说张可望在四川推行的屯垦政策其实很像是明初朱元璋推行的军屯。

  所谓军屯即指的是土地属于军队,由士兵来种地。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土地产出,供养的起一只十数万的大军。

  但这样做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普通农户的权益得不到保证。就拿成都附近来说,这一地区的土地都被张可望划归为无主荒地,全部归入军屯。

  实际上这些土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主的,属于当地的农户。

  可张可望却不管这些。

  在他看来大西军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靠着抄没蜀王府的金银,大西军支撑了大半年。但这些金银总有花完的一天,必须未雨绸缪。

  眼下大西军在蜀地的税收政策十分混乱,收到手的税寥寥无几。

  在这种情况下,军屯就必须得到严格贯彻。

  产出的每一粒米、每一粒粮食都必须归入府库,统一调拨使用。

  每一天每个战兵、辅兵吃多少都是经过严格计算分配的,最大程度的保证粮食节省。

  百姓没饭吃?那可以参军啊。

  只要加入了大西军便可以参与到军屯中,自然就有饭吃了。

  至于那些百姓的家眷也会跟着成为军眷,虽然军眷可能吃不饱,但多少能够活命。

  如果不想加入大西军,那就不是张可望管得了的了。

  生死由命吧。

  当然张可望也十分清楚这种军屯模式只能用于战乱时,从古至今百姓们所希冀的就是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扼杀了他们这一念头是很失民心的。

  但眼下即便是咬着牙他也得这么干。

  因为如果不饿死那些百姓,饿死的就会是大西军的将士。

  ......

  请收藏:https://m.dili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