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登基_振南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京城外的燕子矶。南京的留守官员以及缙绅悉数到场迎接。

  朱慈烺并没有直接进城,而是先去拜谒了孝陵。

  甲申国变,天子自缢煤山,这个时候太子拜谒孝陵自然带了一丝不同的意味。嗅觉敏锐的官绅都感觉到太子殿下身上带了一股浓浓的杀意,怕是近来南京城不会平静。

  拜谒完孝陵,朱慈烺于四月二十日从朝阳门进城,受到南京城百姓的隆重欢迎。

  神京陷落,天子自缢的消息接踵而至,他们心头聚集了无数阴霾。而东宫太子的抵达就像一束阳光,将这些阴霾尽数驱散。

  朱慈烺的到来太是时候了,他在南京百姓最脆弱的时刻给了他们希望,让这些可怜的升斗小民找到了主心骨。

  对这些百姓来说,只要有一个人能站出来领导他们就是好的,何况是太微星身份的东宫太子。

  朱慈烺原本想先住在内守备府,但在史可法等人的坚持下还是住进了紫禁城。

  他在群臣的簇拥下过承天门、端门,沿着千步廊一路行到午门,后在大汉将军的护卫下从午门进入紫禁城。

  随行的文武官员大部分止步于此,史可法等六部重臣则绕道东华门。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午门只供天子、太子出行,除极特殊的情况文武官员多从东西华们进出。

  朱慈烺有意在文华殿召见史可法等人,故而他们从东华门入宫是最便捷的。

  南京紫禁城的修建是在洪武年间,后来成祖朱棣发动靖难夺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迁都北京。

  南京便作为留都成了政治失意官员、太监们养老的地方。

  南京的六部衙门总还有人在办公,紫禁城却是毫无疑问的空闲了下来。时间久了,风吹雨淋又缺少养护,紫禁城的大部分殿阁都变得破败不堪。

  其中就包括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殿。

  这也是朱慈烺决定在文华殿召集史可法等人的原因。文华殿相对来说破败的没有三大殿那么明显,暂时不需要修缮。

  被召集的都是留都重臣,他们此前也与史可法通过气,知道皇太子殿下的意思是登基大典一切从简。

  可他们身为人臣,却不可能让新天子的登基大典寒酸。

  他们一进文华殿便纷纷推金山倒玉柱跪了下来,嚎啕大哭请求皇太子按照祖宗定制举行登基大典。

  朱慈烺望向史可法,见他默不作声,便明白史可法也是这么想的。

  朱慈烺知道这些文官把道统看的比什么都重要,绝不会在登基大典仪式上让步,也就同意了他们事先设计的方案。

  四月二十五,朱慈烺在奉天殿举行登基大典,正式即位称帝,改明年为弘业元年。并令全国臣民按照祖制为先帝崇祯服丧二十七个月。朱慈烺任命原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为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张慎言为吏部尚书,刘宗周为礼部尚书,高弘图为工部尚书,原礼部尚书王铎改任左都御史,凤阳总督马士英为刑部尚书,原詹事府詹事姜曰广任户部尚书。姜曰广、刘宗周皆加东阁大学士头衔入阁办事。

  这些人事任命都是没有什么异议的,让群臣感到惊讶的是,原淮安巡抚路振飞被新天子任命为兵部尚书,且加东阁大学士衔入阁办事。

  路振飞的强势崛起也让原本平静的朝堂暗流汹涌起来。

  ......

  请收藏:https://m.dili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