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六零章、董卓入雒_三国之西凉铁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种身死族灭的祸事?

  相反,如果将蹇硕的书信,转交给大将军何进,就能确保他们这些中常侍的权势。

  告密之举,相当于泾渭分明的表忠心嘛!

  就算何进忘恩负义不承情,何太后以及车骑将军何苗也会记在心里的。

  所以呢,蹇硕就悲催了。

  何进本来就愤怒着,当日被诳入皇宫差点诛杀呢!

  如今又得到了蹇硕贼心不死,又有将欲加害与他的书信,那还能忍得住?

  当即,就以秉持朝政的便利,以天子命让黄门将把蹇硕下狱诛杀,并且兼并了蹇硕的兵权。

  自此,雒阳内外之兵,都归外戚所掌。

  何进也成为了天下最有权势的人。

  就连许多名满天下的名士、出身望族的智谋之士,如南阳何颙、南阳逄纪、颍川荀攸和荥阳郑泰等二十余人,都接受了何进的征辟。

  羽翼丰满,自然就要铲除异己。

  另一支外戚,先帝刘宏的母族就遭到了清算。

  夏五月,骠骑将军董重被下狱问罪,旋即则死;夏六月,孝仁皇后董氏(灵帝之母),被动崩。

  而此时恰好是,送葬先帝刘宏于文陵。

  完美演绎了人死如灯灭,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人走茶凉。

  恩,刘宏谥号为灵。

  灵者,任本性,不见贤思齐;不能以治损乱也。

  微含贬意,却不是恶谥,算是不偏不倚。

  的确,先帝刘宏留下来的局面,正是“乱而不损”。

  如今的大汉朝,胆敢称王称帝的叛逆都被灭了,虽然各州郡依旧有叛贼割据一方,但也成不了气候,威胁不了汉室的传承。

  如果权柄尽握的何进,能够多听良言,说不定就能把“乱”给平了。

  但他太过于优柔寡断了。

  他明明知道,天下人对先帝纵容宦官不法之举深恶痛绝,也知道士人与宦官势不两立,但却对诛杀宦官犹豫不决。

  袁绍代表天下士人发声,屡次劝他诛杀宦官,以此来收天下之心,还大汉朗朗乾坤。但他却因为何太后以及其他家人的意见,空有大权在手,却久久不能成事。

  比如在蹇硕被诛杀的时候,袁绍就建议他顺势将所有宦官给杀了。

  何进却不敢擅专,竟然跑去请示何太后此计可行否。

  孰不知,宦官们早就重金喂饱了何苗以及舞阳君,让他们跑去给何太后灌了许多迷魂汤。

  结果自然是被阻止。

  袁绍无奈之下,又为之画策,建议招驻守四方猛将,让他们都引兵向京城,以外力来威胁何太后就范。

  此举是个昏招。

  大将军府主簿陈琳,就曾谏谏阻。

  说什么区区宦官,只需要一部兵马就可以直接悉数诛杀殆尽,何必诏各地将率进京都?而且领兵者多为桀骜不逊之徒,将这些人招来了京都雒阳,反而是取祸之道!

  说白了,就是隐晦的指出何进的出身太低,是仗着裙带关系升迁为大将军,根本没

  请收藏:https://m.dili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