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四章 清廷使者_全面战争之伐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明军在维持秩序,很有可能会有暴民拿起武器围攻他们。

  在百姓的仇视下,车队众人一开始还能理直气壮的与其对视,但很快不安的情绪就席卷了整个车队,他们惶惶不安地防备着南昌城内的百姓,一直到了给他们下榻的驿馆才终于放下心来。

  一番沐浴更衣后,张端与他的副使和几名侍从前往巡抚衙门拜见苏言,守卫在巡抚衙门外的卫兵倒是没有为难他们,很干脆的向里面通报。

  一路上受到各种刁难的张端他们见状,居然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了,足以看出他们这一路过来有多么的凄惨。

  很快,张端几人便被得到允许,搜身后进入了巡抚衙门内,并被带到了前院的待客厅内,不过只有张端与他的副使二人能够进入。

  两人在待客厅内站了一会,苏言与几名身着明廷官袍的人就从侧门走了进来,前者面无表情地坐在主位上,后者分作在两侧的椅子上。

  第二百四十四章清廷使者

  见苏言落座,张端行礼作揖,自我介绍道:“下官为礼部左侍郎兼弘文院检讨张端,奉叔父摄政王命,携副使前来与郡王殿下商讨赎回人质事宜。”

  这里张端的用词很是精巧,人质,而不是俘虏,这还是给了硕塞等被俘的满洲将佐面子。

  苏言并没有对张端的话语进行扣字,但不代表旁听的一众官员将领不会,坐在左侧之首的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使揭重熙出声纠正道:“眼下在南京关押的硕塞等人并非人质,而是败仗被俘的俘虏,切莫混淆视听!”

  揭重熙等人的身份含金量虽然不高,但也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因此苏言便将他们带了过来,作为旁听。

  见有人出言反驳,张端先是端详了对方一眼,并未认出对方的身份,但见其坐在左侧之首,便认定他身份应该很高。

  因此,张端不敢冒犯对方,只好低着头,含糊不清地应下。

  苏言并未阻止揭重熙的纠正,见那张端不敢回应,苏言才开口道:“本王先前在书信中已经将条件说得很清楚了,若想赎回硕塞及十三名满洲将佐,需交付一百万石粮草及三百万时银两,尔可有带来?”

  “回郡王殿下的话,一百万石粮草、三百万时银两,一石不少,都存放在驿馆之内。”张端言辞恭敬地回答道,“若是您不放心,可命人前去清点。”

  苏言点了点头,道:“本王自会命人前去清点,若是一点不少,本王自会命人将硕塞等人放回。”

  张端的目的可不只是赎回硕塞等人,他再次作揖,说道:“郡王殿下,下官此番出使,除赎回承泽亲王外,还想要赎回江北战事中被俘的满蒙汉各旗将士,我朝愿以满人十两、蒙古人六两、汉人三两进行赎回。”

  此言一出,左右两侧坐着的官员将领都开始窃窃私语起来,虽然他们除了马信都没有参加过江北的战事,但每个人都认为不应该将那些俘虏放回去。

  不过,苏言倒是有了别的想法。

  江北一战中,清军被俘的兵卒都见识过明军的强大,若是将他们放回去,能够通过他们的口口相传在更多清军将士心中留下对明军的畏惧之心。

  这是一个好处,第二个好处,那些被俘的士兵重返战场与明军交手时,定会因为心中对明军的恐惧而出现慌乱,从而影响周围的袍泽。

  第三点,苏言要钱。

  要从清廷手中挖出更多的钱。

  三点原因下来,苏言思索了片刻,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开口。

  第二百四十四章清廷使者

  请收藏:https://m.dili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