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五章 设立纺织作坊区_全面战争之伐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需要2500两白银,只需要一个月就能完成,在升级以后工作人员从五百人扩充到了一千五百人,每个月能够同时生产长矛一千、刀(包括马刀、腰刀、长刀等)八百、战斧(俄罗斯卫戍军使用的)八百、燧发滑膛枪八百及配备的刺刀、卡宾枪五百,火药和弹丸不计。

  若是苏言停掉其中一种武器的生产线,也能为其他几条生产线每条增加百分之二十五的生产值,这是平均下来的,他也能够指定专门生产一种武器,以换取该类武器每月产量暴增。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卡宾枪并不是后世一战二战中的那种已经成熟的枪械,而是于1801年在法国东北部默兹河边的沙勒维尔兵工厂生产的滑膛燧发枪,换而言之,它是拿破仑战争时期的产物。

  虽然这把卡宾枪的生产年份是差不多一百五十多年以后的拿破仑战争时期,但它的装备对象只是龙骑兵和猎骑兵,这种枪械口径比步兵装备的滑膛枪更小,射程、威力和后坐力也都被减少了,适合骑兵在马背上使用,而不适合步兵使用。

  投入2500两白银升级轻武器兵工厂后,苏言又着手在泉州城周边划出两个村子建设纺织作坊,为未来的军服工厂打好基础。

  手工业作坊是经济兴盛的基础,纺织作坊正是其中的一种,苏言之前攻克泉州城时奖励了一个珍妮纺纱机的技术,不过一直没有投入运用,他便准备兴建纺织作坊的同时,让掌握这门技术的绅士何久云亲自指导制造纺纱机,再交给作坊内的工人使用。

  福建省一直都有种植木棉的传统,从明初时,明太祖朱元璋就鼓励百姓在农闲之余种植桑、棉之类能够制成衣裳的经济类作物,因此苏言这里并不缺乏原材料。

  他要先在泉州这里试验一下,如果建成的纺织作坊在珍妮纺纱机的加持下能够生产出更快更好的棉线,那他就可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开,等后面再解锁出飞梭科技,生产出来的布不仅能供给全省全国,再大量出口海外也不是问题。

  之所以选择在泉州,还是因为这里海贸发达,未来生产的布能够从泉州港卖到其他港口城市和国外。

  在地图上寻找了一番后,苏言便敲定了设立纺织作坊的地方,支付了2100两白银修建了两座作坊区,作坊区需要花费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建造完成,届时一整个村子的百姓除了耕种水稻、番薯外,还要专门划出一块地种植木棉树,他们家中的院子里也可以种上几颗桑树养蝉,收获的木棉和丝可以用来制作成自己家里穿的新衣裳。

  一整个村子都可以算是一个工厂,苏言会派人来定期收织布,按照织出来的数量和质量来给最优秀者发放奖励,他们的工资也是以数量来结算给他们的人工费。

  棉和丝都是苏言的人运过去的,还提供了纺纱机给他们使用,能给他们结人工费都是对他们的恩赐。

  不然他完全可以派人去牙行买一群流民,自己开工厂让流民去干,只要包吃包住不用发工资,直接化身黑心资本家。

  反正这里的流民买来以后逆来顺受,完全是苏言的私人财产,只要给他们一口饭吃,他们就不会想着反抗自己。

  但是苏言不想这样,他想尽可能让自己治下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

  请收藏:https://m.dili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